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,有點慌張,因為我怕觸動那些敏感的心。但想了想,還是用鍵盤一字一句地敲下來,只有這樣才能讓外界更了解我們碩博這個真實的群體。
我的師兄小龍,今年剛好30歲,他曾經工作了兩年,后來又讀的博士,因為本碩博三個專業(yè)都不一樣,所以博士讀起來顯得有些吃力。這么多年一直在工科院校讀書,也沒有談個女朋友,工作時去了某軍工企業(yè),女的少之又少,為了離開,為了更好的發(fā)展,小龍師兄就選擇了讀博。
一入科研深似海,從此妹子是路人。家里人經常安排他去相親,有時候我們這些師弟師妹也會幫他介紹一下,但師兄總是會婉轉地拒絕一下,因為他確實沒有時間。用導師的那句話說,“你們應該分清輕重緩急,作為一名學生,你們的當務之急就是畢業(yè)!”
也正因為如此,小龍師兄錯過了很多好機會,而自己又未能順利畢業(yè),真是把人的頭發(fā)都愁白了。
1
讀研的時候,我們晚上經常臥談。對于男生宿舍而言,晚上的臥談主題永遠都是女生。只不過本科時,談的是哪個姑娘身材好、長得漂亮,值得追。碩士期間討論的,是哪個女生沒有男朋友,可以追。畢竟,這是個金字塔,越往上,人數越少。
我記得有一次晚上,我們又聊天。沒想到,話題一開就剎不住了。六個人,五個都從沒談過戀愛?!澳柑紊怼?7年,你相信嗎?
我相信,因為我身邊這樣的人太多了,就像我的同門老高,這是他的故事。
18歲那年,遇到了一個像水晶一樣的女孩兒,懵懂的自己把愛情放在心底,隨著時間的流逝,成了心里最美麗的記憶。
23那年,遇到了一個像花一樣的女孩兒,青澀的自己把愛情寄托在書信上,指尖流淌出愛的歡悅,卻換來一封拒絕信。上面寫著,請你離我遠一點。
25歲那年讀了研究生,從此生命里女生少得可憐,逐漸讓他放棄了欲望,專心科研。
30歲那年,他博二,頭發(fā)少了許多,人也略顯蒼老,但他心中依然堅信愛情,想著順其自然,該來的總會來的。所以,他孤身一人。雖然相親過無數次,但他始終相信愛情,年輕時候的那些感情始終都放在心底,成為最珍貴卻永遠無法觸及的過往。
2
有些人相信長久的愛情,有些卻熱衷相親。
我的二師兄阿龍,每逢佳節(jié)必相親。他對科研和女性有著同等的重視和興趣,只不過,一直奔走相親場,無緣遇到有緣人。當然,相親不成功一方面是因為自己年齡偏大,另一方面是自己事業(yè)未成,無法給女方一個保障。
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博士們,是很尷尬的。既要有成家的能力,又要有完成科研學業(yè)的精力,所以很多人都是先畢業(yè)后成家。但很多人即使畢業(yè)了,也沒有成家,因為最好的年華已經錯過。
于是,只能抱著試試看的運氣,看能不能遇到一個愿意等自己的姑娘。
3
這些年,阿龍也沒少相親,但每次都是鎩羽而歸。和姑娘見面,人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師兄穿得土里土氣地,老式襯衫,肥大的褲子,戴上眼鏡還沒洗頭,活脫脫《中國合伙人》里的成東青。
還有一次,相親的對象是老家親戚介紹的姑娘。吃飯的時候,對方問你有房有車嗎?師兄說,“我還沒畢業(yè),這些東西都沒有?!睂Ψ接謫?,“那你父母有工作嗎?”師兄說,“在老家農村,沒有工作?!睂Ψ较肓讼?,又問,“那你有什么?”
師兄自豪地說,“我有文章!中文三篇,英文一篇!”對方一臉懵??赡懿皇菍W術圈的人,根本不知道文章的意義和價值吧。
4
我不知道有多少幸運兒,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。而有的人,還在孤獨地前行著。
我們希望能夠在奮斗的路上有人陪伴,有人分擔,哪怕是困難,也有個依靠。
愛情這個東西,需要緣分,需要時間,也需要金錢。
恰恰,這幾樣東西我們都沒有。熬過了30歲,想做些改變。
請賜給我們一個男(女)朋友吧!
科研的路上,我們結伴而行!
其實,博士婚戀問題沒有我們想的那么復雜。如果“動態(tài)”地分析,讀博士和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并行的。博士們可以很拼命地把精力投入到科研中去,也可以追求自己的愛情。當然,如果各方面能夠給予適度的關心,那是再好不過的事了。我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心儀的那個TA。